钓鲢鳙商品饵怎么搭配
几款常见的钓鲢鳙饵料。 一钓鲢鳙饵料、玉米面+酵母鱼饵玉米面自带清淡香香甜味,在水下能快速散开,雾化性好,用它来配制钓鲢鳙鱼饵再合适不过。钓友可以用白面粉和玉米面按照a686964616fe4b893e5b19e:8的比例混合,然后用开水烫过之后上锅蒸熟。 等混合物出锅后,趁热捣碎,然后放一些用温水化开的鲜酵母均匀搅拌,接着放到干净的塑料袋中搁置阳光下暴晒一周即可使用。 这款自制鱼饵味型偏酸,状态适中,适合在水库湖泊或江河野钓时使用。使用前大家只需要在鱼饵中加些蒸熟的玉米面或面粉,调整其味型和软硬度即可。另外建议大家在使用这款钓鲢鳙饵料时,用多少取多少,剩余的部分可继续密封保存。 二、玉米面+豆饼鱼饵豆饼是大豆榨油后剩余残渣做成的油饼,带有很浓的豆香,富含蛋白,在水下能很快散化,它和玉米面混合后也能配制钓鲢鳙饵料。钓友在配制鱼饵前,需先将豆饼打碎,之后把玉米面和碎豆饼按照7:3比例混合,然后加入适量清水,放到蒸锅上蒸熟。 等混合物出锅冷却后加些甜酒压实,接着放到干净的广口瓶内,继续在饵料表层加些白酒,最后用塑料布将容器瓶口封上,置于室外自然发酵。待饵料在室外放置10天左右,我们要去检查饵料是否起了霉菌,如果有霉菌一定要先将其摘除。 一旦容器口被打开之后,切记无论钓鲢鳙饵料发酵到什么程度,大家一定要再给饵料表层撒些白酒再继续封口,这样做可以让饵料变得更加酸甜。 三、玉米面+白面+麦麸鱼饵麦麸比较轻,入水后能留下很好的雾化状态,还自带天然谷香,和玉米面混合后也能配制钓鲢鳙饵料。 不过只有玉米面和麦麸,饵料不易成团,这时候就可以加些白面来调整鱼饵状态,白面遇水会变粘,本身也带有浓郁谷香,不会影响鱼饵的整体味型。 在开始配制鱼饵前要先将麦麸炒香,然后将玉米面和白面按照5:3比例混合后上锅蒸熟,接着将占总饵比重两成的麦麸倒入蒸熟的混合物中,再放些温水化开的新鲜酵母均匀搅拌。 搅拌完成后,把鱼饵放到干净的容器中待其慢慢发酵。夏季做饵一般需要发酵一周左右,秋季则要半个月左右。大家在使用这款自制鱼饵前往水库钓鱼时,同样需要加入适量玉米面或麦麸调整饵料状态。
扩展资料: 配方依据配方的主要依据是养殖对象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 ①蛋白质。 一般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约占饵料的35~55%左右。 这是由于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的能力较差,需利用部分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 如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偏低,会引起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减重。 养鱼生产中使用营养完全的优质饵料时,通常每用500克饵料蛋白大约可得1千克鱼产品。 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如缺乏或不平衡将影响鱼类生长,甚至致病。 蛋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在许多饵料特别是植物性饵料中含量不足,往往成为鱼类生长的限制性因素。 蛋氨酸可部分地由胱氨酸代替;酪氨酸对苯丙氨酸也有同样的节约效果。 ②脂肪。 鱼类对脂肪有很高的利用能力,因此使用适量脂肪对蛋白质有明显的节约作用。 良好饵料的脂肪含量为4~18%。 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是鱼类的必需脂肪酸,饵料中缺乏时会产生营养缺乏症。 海水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较淡水鱼为大。 陆生植物油能满足淡水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这是饲养淡水鱼的一个有利条件。 脂肪容易氧化,其氧化产物(酮、醛、酸等)对鱼类有毒,长期大量食用会使鱼类肝脏发黄、肌肉萎缩甚至死亡。 抗氧化剂和a-生育酚是常用的抗氧化物质。 ③碳水化合物。 由于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的能力较差,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肪肝和其他肝脏病变,因此在饵料中的含量应有一定的限制。 含碳水化合物饵料的形式及其加工的方法和程度也制约着鱼类对它的利用率。 许多鱼类很难消化纤维素,但配合饵料中有适量的纤维素,有助于消化道的蠕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④维生素。 鱼类如长期缺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产生多种缺乏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绝大多数的水溶性维生素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 脂溶性维生素E和A对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许多维生素遇热、氧气和光易遭损失,因此配方要有一个安全系数。 ⑤矿物质。 鱼类生长发育需要钙、磷、钾、镁、钠、氯、锰、锌、铜、碘、钴、硒、钼等元素,其中钙、磷、镁较为重要。 一般鱼类能通过渗透、扩散等作用在水中吸收充足的钙。 但吸收磷就困难得多:水中的磷含量常是微量的;鱼粉和动物骨粉中的磷,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溶于水的磷酸盐,鱼类对它的消化吸收率较低;植物性饵料中存在着不能利用的植酸磷。 因此饵料中添加磷特别重要。 磷的适宜添加量大约为饵料的0.5%,以添加水溶性磷酸盐为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饵料 |